正在加载

假国企、央企如何识别(26家央企集体揭露353户假冒国企)

  • 作者: 张岁桉
  • 来源: 投稿
  • 2024-04-11


1、假国企、央企如何识别

如何识别假国企、央企

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,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(以下统称为国企央企)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近年来,不法分子利用国企央企的品牌效应,打着国企央企的旗号进行招摇撞骗、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。因此,识别假国企央企至关重要。

一、基本特征

1. 名称含糊不清:假国企央企的名称往往含糊不清,容易与正规国企央企名称相混淆,如"某某国企集团"、"某某央企有限公司"等。

2. 注册信息不全:假国企央企的工商登记信息往往不完整,可能存在注册地址虚假、经营范围模糊不清等问题。

3. 经营范围广泛:假国企央企的经营范围通常十分广泛,涵盖多个行业,甚至涉及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领域,如金融、证券等。

二、具体手段

1. 伪造资质证书:假国企央企往往伪造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,如营业执照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、国有企业法人资格证书等。

2. 冒用国企央企名义:假国企央企冒用正规国企央企的名义进行宣传,借用国企央企的品牌效应和信誉度来欺骗消费者。

3. 虚假宣传:假国企央企通过虚假宣传夸大其经营实力和盈利能力,吸引投资者或消费者进行资金投入。

三、识别方法

1. 核查工商信息: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相关企业的注册信息,核实其名称、注册地址、经营范围是否与宣传一致。

2. 查看资质证书:向相关主管部门核实企业的资质证书真伪,防止伪造或冒用证书的情况。

3. 了解经营历史:通过行业内人士或网络查询了解企业的成立时间、经营情况和口碑,避免与长期经营、信誉良好的企业混淆。

4. 谨慎投资:对于投资类项目,要保持谨慎的态度,充分了解投资标的的风险,避免被高额收益率所迷惑。

5. 及时举报:如果发现疑似假国企央企,及时向相关执法部门举报,保护自身权益,维护市场秩序。

2、26家央企集体揭露353户假冒国企

央企集中发力 揭露353户假冒国企

一、背景介绍

为维护国有企业形象和市场秩序,26家央企联合行动,对假冒国企行为发起集中打击。

二、揭露名单

经核查,26家央企共揭露353户假冒国企名单。具体如下:

1. 假冒央企名单

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(假冒: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)

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(假冒: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)

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(假冒: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)

2. 假冒央企子公司名单

中国石油化工第二工程有限公司(假冒: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)

中国南方航空货运有限公司(假冒: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)

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(假冒: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子公司)

三、打击措施

央企将采取以下措施严厉打击假冒国企行为:

1. 向相关部门举报,要求严查假冒行为。

2. 加强市场监测,及时发现并处理假冒案例。

3. 加大宣传力度,提醒社会公众谨防假冒国企欺诈。

四、意义

此次央企集中打击假冒国企行为,具有重大意义:

1. 保护国有企业合法权益,维护国企形象。

2. 净化市场环境,保障公平竞争。

3. 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,防止欺诈行为发生。

3、央企揭露353户假国企

央企揭露:353户冒用国企名号,牟取不当利益

一、央企出手,整治假国企

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,日前,某央企对全国范围内冒用国企名号、从事违法违规活动的企业进行专项清理整顿。经过缜密调查,共发现353户假国企,这些企业以各种名义和方式,假借国企资质,欺骗消费者和合作伙伴,牟取不当利益。

二、冒用国企名号,误导消费者

假国企往往利用消费者对国企的信任,冒用国企的名称、标识、资质等,误导消费者。例如,一些假国企冒用中石油、中石化等著名央企的名称,销售假冒伪劣产品,侵害消费者权益。

三、损害国企声誉,影响经济环境

假国企的泛滥不仅欺骗消费者,还损害了真正的国企声誉。这些假国企假冒国企资质,参与招投标、骗取信贷等,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,对国家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。

四、央企联合行动,净化市场环境

为遏制假国企的蔓延,某央企联合多家国有企业、监管机构共同开展整治行动。通过信息共享、执法联动、舆论曝光等方式,严厉打击假冒国企行为,净化市场环境。

五、呼吁社会各界共同治理

治理假国企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。企业要提高警惕,避免与假国企合作,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,严厉查处违规行为,消费者要理性消费,不轻信假国企的宣传。通过多方共同治理,营造一个诚信、有序的市场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