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在加载

职务侵占行为有哪些(2021职务侵占怎么定罪)

  • 作者: 李珺颜
  • 来源: 投稿
  • 2024-05-11


1、职务侵占行为有哪些

职务侵占的行为有哪些

职务侵占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,是指国家机关、国有公司、企业、事业单位、人民团体等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其职务上的便利,将本单位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,数额较大的行为。

职务侵占的表现形式

职务侵占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:

1. 私自挪用公款:将单位公款擅自用于个人开支或其他非指定用途。

2. 窃取公物:将单位的物品擅自占为己有。

3. 套取资金:利用职务便利,通过虚构合同、编造业绩等方式,骗取单位资金。

4. 非法收受他人财物:利用职务便利,收受他人财物,为他人谋取利益。

5. 侵吞单位财产:将单位的财产擅自变卖或转让,将所得款项占为己有。

职务侵占的危害

职务侵占对单位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:

破坏单位正常运营:职务侵占行为会侵蚀单位的财产,影响单位的正常运营,甚至导致单位破产。

腐蚀社会风气:职务侵占行为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,腐蚀了社会风气,破坏了人们对政府和单位的信任。

影响经济发展:职务侵占行为破坏了市场秩序,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,阻碍了经济发展。

预防职务侵占的措施

预防职务侵占需要采取以下措施:

加强制度建设:完善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,堵塞漏洞。

强化监督机制:建立健全监督机制,定期开展审计和巡察,发现问题及时处理。

加大执法力度:加大对职务侵占行为的查处力度,严厉打击犯罪分子。

增强教育引导: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,增强其法律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。

营造良好氛围:营造支持廉洁奉公、反对腐败的良好社会氛围。

2、2021职务侵占怎么定罪

2021 职务侵占定罪详解

什么是职务侵占?

职务侵占是一种刑事犯罪,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,侵吞、窃取、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法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。

职务侵占的定罪标准

根据《刑法》第 383 条的规定,职务侵占罪的定罪标准如下:

1. 行为人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。

2. 行为人必须利用职务上的便利。

3. 行为人必须非法占有公共财物。

4. 数额较大或者造成严重后果。

其中,“数额较大”一般指 3 万元以上,“严重后果”则根据具体情况认定。

职务侵占的量刑标准

职务侵占罪的量刑标准根据侵占数额和造成的后果而定,具体如下:

侵占公私财物数额在 5 千元以上不满 2 万元的,处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;

侵占公私财物数额在 2 万元以上不满 3 万元的,处 3 年以上 10 年以下有期徒刑;

侵占公私财物数额在 3 万元以上不满 10 万元的,处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;

侵占公私财物数额在 10 万元以上的,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。

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,可以在上述刑期基础上加重处罚。

职务侵占罪的防范措施

为了预防职务侵占罪,应当采取以下措施:

1. 加强廉政教育,提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。

2. 建立健全财务制度,加强监督管理。

3. 定期审计检查,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行为。

4. 加大对职务侵占罪的打击力度,严厉惩处相关人员。

3、职务侵占行为有哪些情形

职务侵占行为的情形

职务侵占行为是指利用职务上的便利,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或者非法低价转让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,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犯罪行为。

情形一:挪用单位财物

行为人利用其职务便利,将单位的财物(如现金、物资等)挪作他用,用于个人消费或借给他人使用。

情形二:借用单位财物不还

行为人利用其职务便利,借用单位的财物(如办公设备、车辆等)未经批准或超出授权期限,长期不归还。

情形三:私自低价转让单位财物

行为人利用其职务便利,将单位的财物以低于市场价或成本价转让给他人,从中牟利。

情形四:买卖单位财物

行为人利用其职务便利,买卖单位的财物,将单位财物变现后占为己有。

情形五:毁坏或损害单位财物

行为人利用其职务便利,故意损坏或毁坏单位的财物,造成损失。

情形六:其他

其他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或者使用单位财物的行为,均属职务侵占行为。